2020.07.12
為推動社會對話,集思廣益,為香港尋找出路,民建聯早前已宣布啟動「拒絕攬炒 重建家園—民建聯政策諮詢系列」,並展開一系列活動。今天(12/7)上午我們舉行系列第四場圓桌會議,並聚焦土地議題及以「跳出框框 覓地尋出路」為主題,探討在大灣區機遇下,香港能否跳出既有的邊界框框,在1100多平方公里以外覓地發展,突破當下土地困局?
會議出席講者嘉賓包括: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資深城市規劃師、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教授;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顧問謝國樑博士,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副行政總裁朱兆麟先生。
謝偉詮議員在會上表示,雖然政府已就短中期土地發展提出建議,但在實際落實時都遇到重重困難,所以我們有需要另尋出路。他提出桂山島填海覓地的構思,並指出該島是大灣區的中心,位置優越。而發展方向,除了興建公營房屋外,亦可考慮將交通運輸需求較低的現有設施,例如貨櫃碼頭、大學設施、監獄、高球場等遷往島上,然後將相關香港境內用地改劃作房屋或其他發展。
淩嘉勤教授則強調雖然現有的覓地建議屬於現有「框架」內的選項,並存在許多挑戰,但他認為應該要繼續努力去推展,因為香港土地規劃及拓展方面是沒有特效藥,可以一招解決所有問題。至於「跳出框框」的構思上,他亦認同桂山島填海覓地為可行的構思,過去亦在不同場合提出該構思。而土地的用途方面,他舉新加坡搬遷貨櫃碼頭作例,指香港亦可研究將現有的貨櫃碼頭搬到桂山島,此舉不但可為貨櫃碼頭提供更大的升級發展空間,更可吸納珠江以西的貨流。
謝國樑博士提出,過去粵方確曾考慮與港方合作,將桂山島發展為貨櫃碼頭,但認為現在相關構思已不合時宜。他認為若以建設貨櫃碼頭為由向中央提請填海覓地,中央未必會支持。相反,若在桂山島填海拓地以解決香港的深層矛盾,特別是房屋問題,或較容易爭取中央的支持。他建議在桂山島及毗鄰水域開拓五千公頃土地,並透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現代化綜合新區。而新的體制機制,包括在區内運作的若干專業服務領域與大灣區内地城市資格互認,為大灣區醫療、教育及專業服務一體化發展提供平台。他認為新區可為香港未來三十年發展提供住房、就業、及轉型與發展基地。
朱兆麟先生則從「法」、「理」及「情」三方面論述為何現時為香港以外覓地建立「香港城」的好時機。當中「法」是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發展桂山島提供法理框架及機制,覓地有法可依。「理」是高鐵站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致形成,令大灣區中適合作為「香港城」的選址增加及成為可能。最後「情」方面,「香港城」正好在社會民情陷於低潮時,給予香港市民新願景。但他強調若桂山島的方案獲支持及落實,政府亦應向青年人多作宣傳和推廣,因為桂山島的發展最終也是面向新一代青年,若未能吸引青年人前往發展,計劃可能徒勞無功。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指出,民建聯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會過去兩年均有提出香港以外覓地的建議,除了多位講者提及的桂山島外,亦包括港珠澳大橋南側近珠海水域的填海建議,而目標均為開拓不少於一千公頃的土地,以打造一個集打造住宅、商業、教育及科研中心的新區。
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則指出,桂山島除可以打造一個新區外,亦可以成為一個契機,一方面搬遷香港現有貨櫃碼頭,讓貨櫃碼頭可以升級轉型,同時亦可以利用騰出的土地,重新規劃青衣及葵涌一帶的用地。
圓桌會議最後由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作總結,他強調民建聯會吸納與會嘉賓的寶貴意見,並完善民建聯的建議。周浩鼎期望能打造一個有新產業就業,宜居宜業的香港城。同時往後的時間,民建聯將繼續推進香港以外覓地的倡議,致力做到「跳出框框」,為香港覓地尋出路。
新聞查詢︰ 民建聯副主席 周浩鼎 ( 3703 9870 )
Comments